*新資訊:
NEWS
提起CRS,富豪們無不膽寒。“等一等這陣風就過去了”,抱著這種想法的富豪們,而今等來的是更強勁的資產風暴——金稅四期!8月1日起,金稅四期正式上線。
新的稅收征收管理系統(tǒng)將充分運用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,從而實現智慧稅務和智慧監(jiān)管。這意味著,未來每一家企業(yè)在稅務部門面前都是透明的,從前稅務規(guī)劃的高招可能都不管用了。
和金稅三期相比,金稅四期不僅實現了對企業(yè)稅務更全面的監(jiān)控,還納入了“非稅”業(yè)務。同時搭建了各部委、人民銀行以及銀行等參與機構之間信息共享和核查的通道,實現企業(yè)相關人員手機號碼、企業(yè)納稅狀態(tài)、企業(yè)登記注冊信息核查三大功能。
隨著金稅四期的來臨,企業(yè)收入、企業(yè)成本費用、利潤、繳納稅額和銀行賬戶都將被重點稽查!
企業(yè)資產無處遁形,富豪財富“裸奔”。
從CRS到數字人民幣,再到如今的金稅四期,我們不難感受到國家對財富監(jiān)管的決心。各大政策環(huán)環(huán)相扣,一個資產透明、交易透明的時代已然降臨。
除了財富透明外,這一屆的富豪還面臨財富貶值的巨大風險。因為,30年來*大全球通脹已然來襲!
應對疫情,多國財政持續(xù)“放水續(xù)命”,導致通貨膨脹。
國際經濟晴雨表——美國,6月份的CPI年化通脹率為5.4%,遠高于市場預期的4.9%。如果5%以上的官方通脹率持續(xù)1個月,那么就將超過2008年而躍居*近30年*高水平。
不僅美國。為挽救疫情下瀕臨崩潰的經濟,自去年起,各國央行“大放水”:
2020年,共放水達26.55萬億美元,占2019年全球GDP總量的30%;
2021年迄今,全球總共增加發(fā)行貨幣近16萬億美元。
我國也不落后,近期央媽放話,降準放水1萬億!
全球通貨膨脹加速!
*直接的后果就是:財富貶值!
財富透明化與資產貶值,雙重警鐘轟鳴,富豪們該如何破局,力挽狂瀾?
“全球資產配置之父” 加里·布林森說過:
“ 做投資決策,*重要的是要著眼于市場,確定好投資類別。從長遠看,大約90%的投資收益都是來自于成功的資產配置?!?/p>
這就要求掌握多元化投資組合,分散風險。其中,必不可少的就是抗通脹、升值佳選——海外房產。
事實上,高端優(yōu)質不動產的高保值性和增值性早已是全球趨勢,“非金融資產(即房地產)的增長一直是推動超高凈值人士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?!?/span>
美國房產和歐洲房產是當下值得考慮入手的重要投資。
數據顯示,美國房價漲幅創(chuàng)30多年來的新紀錄,5月的美國樓市(尤其是西雅圖之類的中心城市),迎來了16.6%的同比大漲!
在疫情期間眾多國家經濟萎靡不振時,歐洲多國,如希臘、葡萄牙、西班牙,房產市場卻逆勢增長,性價比高,收益可觀,也是投資人一直緊盯的“肥肉”。
除了投資標的本身,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發(fā)現,當計劃將某個海外國家作為對沖資產配置時,擁有一個該國身份,能享受更多利好政策,在子女教育、事業(yè)拓展、稅務規(guī)劃、通行便利等方面也能享受與當地人同等待遇,并且,還是緊急避險的“良方”。
萊坊(Knight Frank)財富報告顯示,2020年,24%的超高凈值人士計劃申請第二身份以應對風險,這一數字在一年內增長了50%!
有第二身份做背書,有良好的資產配置結構,二者有效結合,可完美規(guī)避稅負,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。
身份配置是*好的PLAN B
近幾年,我們能明顯感受到各項金融政策對財富的監(jiān)管的決心。從CRS、金稅三期、阿里云稅務大數據平臺的建成、數字人民幣的推出,一步步將納稅人的信息完全透明化。對于那些高凈值人群來說,您有多少錢,錢從哪來,又到哪去,每一筆資金的往來都將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。
在大數據背景下,交易與資產透明的時代向我們走來的同時,稅務規(guī)劃、資產配置則成為一個新的課題。稅務規(guī)劃的**意義并不是不交稅,而是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,通過一系列手段減少稅務的繳納,從而達到利益*大化的目的。而成功的資產配置與稅務規(guī)劃必然是身份先行的。
若先取得多個身份,將能夠在全球市場中選擇更豐富、合理的投資工具進行資產配置,從而規(guī)避和對沖單一市場和匯率波動風險。
多個身份配置下,也可以規(guī)避一些政策性風險,即便是在黑天鵝事件中也能更好地規(guī)避風。在透明化時代,即便是CRS、FACAT、還是金稅四期,多重身份可以為資產帶披上相對安全的防護網。
新加坡一直是東南亞地區(qū)富商們的金融避風港,具有良好的金融服務基礎。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,新加坡政府開始推動發(fā)展離岸私人銀行業(yè)務(所謂“離岸”就是指投資人的公司注冊在離岸管轄區(qū),但投資人不用親臨當地,其業(yè)務運作可在世界各地的任何地方直接開展),為該國在此領域的發(fā)展提供了客觀條件。加上世界多家**金融機構的亞太區(qū)域總部設在此地,使新加坡私人銀行業(yè)務的吸引力大增。
隨著全球富人財富規(guī)模的攀升,當**內地等新興市場開始普及“大資管時代”的概念時,新加坡已提前于這一趨勢下成功卡位,從亞洲美元中心發(fā)展為離岸財富管理中心。在2013年時,新加坡金融機構的在管資產規(guī)模就已高達1.82萬億新元,僅居瑞士之后,被稱為“東方瑞士”。
新加坡會成為下一個全球離岸財富管理中心?
據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統(tǒng)計,目前該國銀行管理著近2,000億美元的私人財富,近年來吸引私人財富的增幅一直保持在15~20%之間,全球30多家**個人理財和財富管理公司駐扎于此,為當地銀行機構帶來了業(yè)務繁榮。在接受諮詢公司普華永道調查的私人銀行家中,有一半人表示,將選擇新加坡作為其亞洲基地!
新加坡為什么能成為全球富豪青睞的理財中心呢?
新加坡有離岸金融市場管理經驗
事實上,新加坡正是成功地利用了離岸金融市場與金融衍生市場的創(chuàng)新潮流,于20世紀70年代后期實施“金融立國”戰(zhàn)略,迅速改變其經濟結構,增加其國際競爭力,才成為與東京、**香港并列的亞洲三大金融中心之一。新加坡的金融地位、經濟繁榮程度、社會生活和教育環(huán)境、發(fā)展空間等,一直備受各界認可,作為東南亞發(fā)達國家,也吸引著無數目光。新加坡還具有特殊的雙岸金融中心體制,通過發(fā)放全牌照、限制性牌照、離岸性牌照的方式建立分離型國際金融中心,在吸引外國機構進入新加坡的同時有效保護好本土機構的發(fā)展。
新加坡有比瑞士對儲戶更為有利的銀行保密法規(guī)
眾所周知,資產管理與私人銀行服務是瑞士金融業(yè)的兩大支柱,使得瑞士成為全球金融界的翹楚。而在避稅天堂瑞士的銀行保密法神話破滅之后,全球財富管理行業(yè)迎來了一次不小的地震。資產幾百億美元的歐洲富人離開了瑞士,全球大銀行為了吸引高資產值客戶,也將重心逐步轉向亞洲和中東等新興市場。在亞洲,財富管理行業(yè)更是迎來了好時光,那里的富人數量還在持續(xù)大幅增長,沒有了瑞士這個選擇,新加坡的私人銀行業(yè)日趨繁榮。
對于不希望受到注意的金錢來說,新加坡是一個越來越受歡迎的目的地。據波士頓咨詢集團估計,新加坡嚴格的銀行保密法律已經吸引了1.1萬億美元的外國資金前來,新加坡現在的增長速度已經快于瑞士。據波士頓咨詢預計,到2028年,新加坡將成為全球*大的跨國金融中心。對于外來資金,新加坡的管理比較寬松。
新加坡特殊的稅制吸引國際資金和富豪投資移民
新加坡的稅率非常低,企業(yè)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對富豪來說都非常有吸引力,沒有遺產稅,而且對公民及綠卡持有者在新加坡以外的收入均免稅。為吸引世界各地的財富,新加坡采取一系列措施迎合富豪需要,如建造配備私人游艇碼頭的高檔公寓。因此,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把新加坡與瑞士、列支敦士登、摩納哥等國共同列入“避稅天堂”黑名單,美國甚至有意對新加坡適用新制定的“反避稅法”。
不過,國際組織開始密切關注流向新加坡的受保護的錢?!敖鹑谛袆犹貏e工作組”是一個為打擊洗錢而設立的多國咨詢小組,該組織曾表示,新加坡的金融機構“對非法資金流入和流出新加坡的風險了解較少。”還有業(yè)內人士稱,自從美國司法部幾年前開始追查瑞士銀行隱瞞避稅者之后,新加坡就填補了它留下的空白。
不過,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對這一指控提出異議,一位發(fā)言人說,“毫無疑問,快速發(fā)展的私人銀行涌入新加坡,會導致非法資金流動風險增加”,不過新加坡“不會容忍其金融系統(tǒng)被用作非法資金流動的避難所或渠道”。
政治穩(wěn)定性、強有力的法律架構以及金融行業(yè)熟練的勞動力
尤其在外交上,新加坡立足東盟,將維護東盟團結與合作、推動東盟在地區(qū)事務中發(fā)揮更大作用放在首位;面向亞洲,注重發(fā)展與亞洲國家特別是中、日、韓、印度等國的合作關系;奉行“大國平衡”政策,積極開展經濟外交。這一切仿佛使新加坡成為一定意義上的“亞洲瑞士”。至于法律,新加坡一直是亞太地區(qū)許多國家效仿的對象。法律高于政治之上,使許多亞洲富豪多年來都將新加坡當成金融避風港。
新加坡擁有一個適合于私人資產管理機構駐扎發(fā)展的良好硬件環(huán)境
在生活環(huán)境上,新加坡被譽為“花園城市”,其治安環(huán)境更是亞洲地區(qū)的典范。在當今世界各大城市都被暴力、兇殺、吸毒等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陰影所籠罩時,新加坡政府卻靠嚴格的法律、法規(guī)治理著國家,使其成為亞洲“*適合居住的國家”。同時,它擁有世界上**大機場、第二大港口(是世界上*繁忙的航空港和港口)。它的機場服務質量及速度更連續(xù)三年被評為世界**。而它先進的通信設備及信息傳遞系統(tǒng),快捷的交通設施,優(yōu)越的居住條件和生活水準,高素質的國民文化等,都使得外國私人資產管理機構人員在此開展業(yè)務非常輕松。